在低頻震動的夜晚,Carhartt WIP TW 跟隨「福耳摩沙音響系統」的腳步,從搬運、組裝到音浪湧現,親身體驗這支團隊如何將聲響化為文化的震撼力。

這一切的起點,來自十年前歐洲的一場音樂祭。當雷鬼音響的低頻穿透全身,那股衝擊力改變了一個人,進而啟動了一場聲音革命。若是能在家鄉重現這種體驗,會帶來什麼樣的可能?

從一張張設計圖、一塊塊木材開始,他們從零打造出台灣第一組雷鬼音響系統。面對無數挑戰,他們不只是組裝音響,更是在重塑人們對聲音的想像。在這次訪談中,福耳摩沙音響系統(以下簡稱「福氏」)分享了 DIY 過程的艱辛、合作演出的深刻印象,以及未來如何用音浪推動更多文化連結。

首先請兩位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,與日常工作

阿錡:
我白天在音樂硬體公司上班,是一般的上班族。在團隊中我扮演的角色很多元,除了規劃整套音響系統,同時也擔任了聯絡窗口、公關、總務、會計、企劃、苦力、DJ 等多重職位,這份工作訓練出許多額外的技能(笑)。

阿翔:
ta̍k-ke-hó!我是福耳摩沙音響系統的 Soundman 阿翔,主要負責系統的配置和音響工程。平常工作也是和聲音有關,因為我父親以前就是代理視聽音響(Hi-Fi Audio),所以跟聲音領域的接觸其實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時期。後來因為某些因素,轉換了跑道才接觸 Public Address,也成為了大家俗稱的 PA 大哥,對於現場音控和音響系統的架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,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。福耳摩沙音響系統每支喇叭內部的線路銲接,外部的喇叭線及各式訊號線製作、配線規劃也都是有這些經歷才能夠一手包辦。
 

 

身為福耳摩沙音響系統的團隊成員,這份工作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感受是什麼?

阿錡:
我一開始對音響一竅不通、完全是門外漢,靠著自己在網路上蒐集資料、邊看邊學、無師自通,最後和阿翔做出一整套音響系統。我喜歡有挑戰性的事物,這會讓我全神貫注,專心把一件事情做到好。
目前心中的最大成就是讓更多人在本地就能聽到高強度的 sound system,不用大老遠飛到歐美或日本聽,我們自己就有、而且做得很好!我們讓部分年輕的聽眾可以在 20 幾歲的時候就能有這樣的體驗,或許對本土以後的音樂文化有點幫助。

阿翔:
其實每個活動都蠻有趣也各有特色,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某年在山裡的音樂祭。那次剛好遇到颱風,我們所處的區域旁邊就是溪流,那幾天雨下到溪水整個漲到快淹出來,當時已經在討論如果真的暴漲就要把器材丟著逃命的打算,還好算是安然度過。合作團隊也很專業的把各種備案都先想好,真的遇到狀況時就可以迅速地排除,確保活動順利進行。
 

 

初期促使團隊努力打造出這套雷鬼音響系統的動力為何?

阿錡:
我 2014 年去了一趟克羅埃西亞的 Outlook Festival,在那裡聽到世界頂尖的雷鬼音響系統。那低頻的強度相當驚人,站在音響前我被震到有點喘不過氣,像是幾十公斤的重量壓在身上,感覺有點危險但是很喜歡。也因為這樣迷上極低頻,像 Void Acoustic 標語說的 ”Hear.Feel.Connect”。
回台灣之後心想或許可以自己做做看,剛好身邊有 soundman 阿翔、木工阿水,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是高手,也給予我很大的支持,就決定先做再說!初期只做了一半的箱體數量,光是這樣就已經夠大聲,但總是想要挑戰自己的極限,想知道我可以做到什麼程度。我的動力來自於對低頻和大音量的執念,就這樣一路做到目前的規模。

阿翔:
剛開始是聽阿錡說他去克羅埃西亞的 Outlook Festival ,在現場聽到 Mungo’s Hi Fi 的音響系統帶給他的震撼。其實我們剛開始辦活動時,也是用一般的 18”Sub 和 15” 二音路喇叭,那陣子剛好都在聽著重低頻變化的 Dubstep,但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些什麼。後來 Goth-Trad 和 Mala 先後來台灣演出,我也和阿錡一起去現場感受。比較特別的是 Goth-Trad 那次還順道來台南放歌,因為 Back to Chill 有一套自己的 sound system(BROAD AXE SOUND SYSTEM)。而他的 Soundman 也跟著來台灣,那次的交流討論,讓我對打造 sound system 產生很大的興趣。
後來阿錡開始投入資金做音響,隨著時間跟進度過去,數量越做越多。甚至還請日本的 Sushiさん 設計 Mid-Bass 箱體,這也催生了福氏第二代的配置。擴大機全面升級到現在的規模,還有 Reggae Sound System 必備的 Pre-Amp,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大家能有和以往不同的體驗。
 

如何看待本地的音樂或文化,對於團隊帶來啟發或影響?

福氏:越在地越國際,我們一直想把台灣的生活、文化和 sound system 結合在一起,因為這樣的畫面只有在台灣看得到。像是我們曾經在廟前設置音響,以及這次和 Carhartt WIP 在水源市場的拍攝計畫,要了解一個城市和社會,可以從市場裡一探究竟,這是台灣印象,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 

 

能與我們分享團隊的核心價值、以及現階段的目標?

阿錡:
Sound system 文化對我有很大的影響,Loud bass 體驗真的很棒,這和一般 PA 音響截然不同,聽過一次就回不去。我想跟大家分享這種聲音,也鼓勵有興趣做 DIY 音響的朋友入坑,我很樂意分享所有知識和經驗,台灣的 sound system 基數增加,是目前想達成的目標。

阿翔:
主要還是著重在 sound system 背後蘊涵的文化,阿錡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,讓大家在派對之外也能了解這些歷史脈絡。除了派對前的講座、成功大學的電子音樂社課,最近還有 TOHA Radio 的電台節目,這些都可以讓有興趣的聽眾更快速入門。
我個人想達成的目標正好在前陣子完成一項,那就是讓 Goth-Trad 用福氏音響演出。誰想得到當初閒聊想做出一套 sound system 的兩個樂迷,在七年後真的做到這件事,還邀請他來台灣演出。阿錡說 Goth-Trad 還記得我們,當下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。
另一個目標就是做出節省時間並降低失誤的配線方式,畢竟更迅速地完成設定,我們才有更多的 sound check 時間,來修正不同場域的殘響和 balance 。
 

 

你們對於 Carhartt WIP 品牌的印象,以及最喜歡的單品?

阿錡:
Carhartt WIP 給我的印象是工裝和街頭文化的集合,是職人們可以穿著工作的潮流服飾,讓我們在工作狀態也可以帥帥的!我喜歡 Detroit Jacket 簡單、經典的輪廓,在拉鍊和鈕扣上也做足了細節,穿上身給人一種乾淨俐落感。


阿翔:
相較以往的工裝,剪裁和版型更加更加符合現今的需求,穿著工作也很舒適。我工作常常要爬上爬下,有時甚至還要趴著進狹窄空間,Stanton Cargo Pant 都能讓我可以靈活完成這些事。
 

 

福耳摩沙音響系統有哪些正在 Work In Progress 企劃?

2025 整年的節目規劃很值得期待!今年也有發行音樂的計畫,正努力嘗試把台灣文化和 sound system 結合在一起,請持續關注福耳摩沙音響系統的動態!
 

 

福耳摩沙音響系統
Photography: Sean Marc Lee
Video: Ivan Hsu
Project Manager: Molly Liu
Assistance: Ariel Hsu